怎么看待利比亚国民军司令下令进攻首都的黎波里,并希望在48小时内夺取呢
其实自2011年利比亚卡扎菲倒台以来,利比亚一直处于军阀割据的局面。现在有两个公开宣布合法的政府,还有多支立场不同的军阀武装。哈夫塔尔将军是利比亚最有势力的力量之一,一直谋求统一利比亚。
在今年三月底,哈夫塔尔将军已经开始积极准备,谋求攻克首都的黎波里,实现统一;但是利比亚也有不少人担忧,哈夫塔尔将军将会是另一个卡扎菲。
利比亚现在有两个政府,多支武装,经常互相攻击
卡扎菲死后,利比亚群龙无首,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在后来各支力量不断整合,政治诉求比较接近的组成联盟。大体出现了两个政府,一个是位于首都的黎波里的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这个政府被联合国和西方承认;但同时也被穆兄会支持,不支持世俗化。
(哈夫塔尔将军,有领袖风范)
另一个是位于的黎波里东部的国民议会,这个力量更强,几乎控制了利比亚的大部分。国民议会支持世俗化,在他们宣传中,的黎波里的政府是恐怖分子。而哈夫塔尔将军和国民议会密切合作,都是支持世俗化的。
因为国民议会支持世俗化,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广泛支持,同时俄罗斯等国也明确支持国民议会。由于国民议会力量比较强,哈夫塔尔将军一直谋求获得国际支持,彻底击败团结政府。
哈夫塔尔将军的力量更强,曾是推翻卡扎菲的中坚力量
哈夫塔尔将军很有来头,此人曾是卡扎菲的盟友,和卡扎菲一起推翻了前任政府,但后来闹翻后出走美国,成为反卡扎菲势力。在2011年利比亚内战开始后,哈夫塔尔将军返回利比亚,重整旗鼓,成为反卡扎菲的急先锋;据说当时他收到了美国中情局的支持。
这是原卡扎菲的正规军部队,原本是忠于卡扎菲的近卫军,在军事剿灭班加西的反叛武装中,被临时策反倒戈的正规军队部队,才使卡扎菲军事上发生逆转,卡扎菲迅速成为失败者。
2011年阿拉伯之春,利比亚发生了两个阵营,一个穆斯林极端化武装,奉行原教旨意,准备好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另一个是哈夫塔尔为首的世俗化武装,又是前国防军主力,在卡扎菲倒台,先是首都的里波里争夺战上,被穆斯林联盟军赶出来,在班加西重振旗鼓后,在次大反攻中,获得了军事战略性重大胜利。
哈夫塔尔所谓的国民军,就是原国防军为基础骨干的的世俗化武装部队,经过近八年的整合下,重新获得军事优势。
如果首都被重新夺取后,意味着国民军将在军事上形成一统全国的局面。
这将意味着利比亚经历了八年军阀混战,即将结束了,哈夫塔尔将成为一统利比亚全国局面,利比亚最强大的军阀,将武装统一全国应该是没有悬念了。
新的强有力政府将建立起来,新的秩序将从新开始,社会将加稳定下来。
结束利比亚内战就此一举,利比亚将迎来新的一个政治稳定时期,将迎来大规模经济重建,利比亚将在百废待兴。
这个人口只有一千万人口,拥有上千多亿桶优质原油,开采成本也不高,利润非常高,这为利比亚重建起到资金充足的保证。
在该问题之前,“悟空”已有针对“利比亚军阀哈夫塔尔进攻的黎波里,他是否会统一利比亚,结束战乱?”的多个回答,就事论事之外,笔者还是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民主制度欠缺国家一再被验证
1969年9月1日,27岁的卡扎菲和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靠兵变废黜国王,开辟北非国家历史新纪元。2011年,国内起义者、保皇派、地方势力、部族力量和伊斯兰极端势力乘“阿拉伯之春”的东风揭竿而起,数十支大小武装在西方支持下联手挑战卡扎菲,在联合国安理会“禁飞区”决议通过后,欧美军事干预打开卡扎菲覆灭之门。
2011年10月至今,利比亚一直处在两大政权对峙、几十个民兵组织拥兵自重、国际社会极少眷顾的混乱之中。当下,世俗派代表哈夫塔尔的国民军风头正劲,再演武力征讨的大戏。但愿这是8年之乱最后一幕,“双头政治”终结,国家回归稳定常态。
二、“利比亚部落国家”的“胎记”不会改变,社会进步的基础尚未确立
部落,是利比亚区别于马格布其他国家的鲜明特征。学家指出,利全境生活着约150个部落和家族,其中30多个在该地区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前4大部落占全国人口1/3。大约有10个部落具有跨国性质,涉及埃及、突尼斯、摩洛哥和乍得等,个别重要部落甚至源自沙特。
从该国政治社会组织的构成看,东部昔兰尼加和西南部费赞完全以部族作为社会统一的基点,西部的的黎波里塔尼亚则依赖家族亲缘的联系与忠诚。浸淫在悠久深厚的部落传统和情结中的利比亚人内心深处,部落政治高于国家意识和权威。
三、西方、阿拉伯邻国等外部势力不要干涉利比亚事务,让人民自己决定国家命运
美国西方推翻了利比亚的卡扎菲独裁政权,又诞生了哈夫塔尔军阀独裁者,所谓的民主自由普世价值转了一个圈又回到原点。美国西方发动战争推翻叙利亚卡扎菲政府后,整个国家陷入了混乱不堪的状态,政治意识形态的斗争,宗教信仰不同各派别的恶斗,各部落之间的领土征战,给各军阀势力争权夺利创造了条件,前叙利亚政府卡扎菲的部将哈夫塔尔趁乱掘起,收编了许多弱小势力,控制了叙利亚百分之九十的领土面积。
美国西方妄图在中东地区输送的所谓西方民主自由普世价值彻底失败,伊拉克与美国的敌人伊朗叙利亚结成的联盟,此时利比亚议会政府 和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的战斗,将影响到叙利亚国内的局势,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爆发的战斗,整个叙利亚将会陷入持久的危机之中。西方体制自由民主不是什么万能药,世界各国只有选择适合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才能保护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如何看待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俄黑海舰队副司令在马里乌波尔阵亡
首先看到的是俄罗斯有这个传统,领导者直接在前线战斗,能够有效地带动士兵们进行战斗,身先士卒,鼓舞士气,
再次是说明了战斗的残酷性,战争肯定带来死亡,在现代化的战争下,死亡率会更高
再次是俄罗斯对马里乌波尔的重视,必须选择强有力的将领来指挥战斗
埃塞俄比亚曾是沿海国家,为何现在却和蒙古海军司令喝闷酒
这个问题就牵扯到非洲劲旅埃塞俄比亚的过去五十多年乃至近百年前的历史了。
截止到1974年之前,埃塞尔比亚都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帝制国家,其数百年间的帝王轮替咱就不多说了。只需要一点,在十九世纪那段非洲被殖民的时代里,埃塞俄比亚依靠自身的地理、人口以及宗教方面的优势,在对抗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殖民统治方面可谓是非洲大地上一枝独秀的,曾经在一战时期击败过意大利的远征军,从而保持了不错的独立自主权利,这一点在非洲大地上可谓是相当难得。
但是保持的是陆地上的完整性,但是对于海边的控制能力就比较差了,其东北部靠近红海的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厄立特里亚国战略价值比较高,在这种背景下有得有失,埃塞尔比亚保持了绝大多数领土的完整,但是这块土地却被意大利搞到手了,之后在二战期间又被英国“托管”,二战结束之后根据联合国的决议,厄立特里亚作为一个高度自治的地方区融入到埃塞俄比亚国内,但是却拥有自己的宪法权。
对于这种安排,埃塞俄比亚国家国王可就不答应了,1962年曾经强行剥夺其高度自治权,以期彻底融入到本国之中,但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世界比较动荡,美苏争霸的大环境下,非洲大地上到处都涌现着各种运动,埃塞俄比亚也不例外,先是国王被推翻,然后成立了新的政府。在这种机会之下,厄立特里亚也乘机发动了独立运动,经过漫长的20多年时间,一直到1993厄立特里亚进行了一次全民公投,根据这一公投结果厄立特里亚正式脱离埃塞俄比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那么也是从此之后,埃塞俄比亚由一个滨海国家变成了一个完全的内陆国家,其国家军队力量中再无海军这一兵种。
而目前埃塞俄比亚的海运主要依靠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标准轨电气化铁路(咱们修建的),依靠吉布提港口来与外界沟通。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如何看待俄称驻叙俄军司令将提拔为空天军总司令
首先谢谢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我大体分析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第一:俄罗斯提拔其驻叙利亚司令首先是为了凸显叙利亚作为其中东盟友的重要性
第二:有可能是在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透漏一个重要信号就是,这是我可靠的盟友这是我重要的势力范围,大家行动都要注意
第三:预示着俄罗斯已经把叙利亚作为其维护在中东基本利益的桥头堡
第四: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直接传承,预示着俄罗斯势力范围重新走向世界的开始。
今天先暂时列这几点,之后有好的想法可以再补充分享给大家,大家有什么各自意见的也可以分享,我们大家共同进步,谢谢🙏
现代战争已经跨入立体作战,电子战等高新技术支撑的新型作战手段。不论任何作战方式,都需要各个军种密切配合,这与传统的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有所不同。因此海陆空军界限越来越模糊。高级将领跨军种任命,目的在于培养其多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
俄罗斯提拔驻叙俄军司令为空天军总司令的原因有三:一是局部战争和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空军,空天军,所以该位置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有能力过硬的人可担当。二是经过战争洗礼的军人才是素质过硬的,这类人才往往是各国当前和平时期稀缺人才,各个国家对这类军人都是重点培养和优先提拔重用。当前我国许多高级将领也曾参与过对越反击战。三是论功行赏,俄罗斯打击叙利亚恐怖分子战果世人皆知,驻叙俄军司令功不可没。
个人粗浅观点,请指正。
看到这条消息了,可能一些人会感到奇怪,陆军司令怎么领导空天军?军队高层领导能力在谋略,不在专业,鉴于驻叙俄军司令苏罗维金曾经担任过俄军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局长、中央军区参谋长、东部军区司令等职,统揽过全军事务,他担任空天军是能够胜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