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30亿,1600个联合投资人能分到多少钱
在答题之前,先恭喜《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正式突破30亿元,将国产动画电影的单部票房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预期接下来的八月份我们丧丧的小哪吒还会继续再创票房神话,最起码40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现在电影联合投资人的模式越来越流行,不过多达1600的人数也确实要比其他电影的联合投资人多出许多。当然,这1600个动画制作人的豪赌可以说是完胜,这部电影不仅让发行方光线传媒赚的盆满钵满,也让我们的投资人获得了巨额的收益回报!
一般来说,一部电影所获得的票房收入需要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费以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基金,剩下的91.7%才是我们马上就要讲到的“可分账票房”。其中,可分账票房的57%为电影院以及院线的提成部分、3%为中影数字的发行代理费。因《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净票房已经远超6%,所以发行代理费就不需要缴纳了。也就是说,剩下的43%均归电影发行方以及制投资方所有;当然,43%当中还要拿出十分之一(即4.3%)作为发行方(光线传媒)的发行代理费用,也就是说制片方的实际分成比例只有(1-0.05-0.033)×0.43×(1-0.1)=0.35=35%。
所以说,假设最终票房是30亿元的话,1600个投资人共可以分得30×35%=10.5亿元;若是40亿元的话,投资人的可分为收入为14亿元;要是再努努力超过45亿元的话,分成就能达到惊人的15.75亿元!
我们知道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热映,上映15天,整体票房已经突破30亿了,就算是在中国影史上也可以排进前几名的电影;虽然说由于新电影的上映,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上升速度会减缓,但还是有很大的希望进入中国电影票房的前五位。据说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联合投资人有1600位,他们整体投资了6000万,那么现如今30亿的票房他们可以分多少呢?
确实,小爱不得不感叹这1600位投资商在投资哪吒的时候的眼光独到,不然也不可能投资这么一部大热的电影,而且还是一部国产的动漫电影。至于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的整体票房如何分配呢?下面小爱就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中国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
按照中国电影的票房分配原则,首先要先扣除5%的电影发展基金和3.3%的营业税,剩下的91.7%才能作为电影的实际票房收益来分成。拿哪吒如今30亿的票房来算的话大概有27.51亿可以用来做票房分成。
剩下的主要是院线和发行制作方了,其中院线要占据大头,大概会有50%—60%的票房收益归院线所有;而剩下的35%—40%归发行商和投资者。
按照上面的说法,作为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发行和投资方大概可以分到总体票房的35%—40%的收益,按照《哪吒之魔童降世》目前30亿的票房来算的话,他们整体可以分到的收益差不多有10—12个亿。
拿1600人整体投资6000万来看,收益了差不多12亿,也就是直接翻了20倍;这个收益实在是太划得来了,估计很多人都羡慕这部电影当时的投资者吧,很遗憾自己没有机会参与这部电影的投资,关键估计没有这个渠道吧。
虽然说身为一部国产动漫电影有了这样的大卖场景确实让人意外,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动漫电影的希望,其实中国也是可以做出来这样优秀的动漫电影的,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能拿《大圣归来》这部电影说事。
每一次出现高票房的电影时,人们最关心的都是投资方可以分得多少钱。那么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的投资分账吧。
截至目前,《哪吒》已经突破30亿的票房, 创造了国内动画片票房的最高纪录,国内动画片单日票房最好纪录,七夕单日票房最高纪录等多个纪录。而且,目前《哪吒》的票房还在以每天上亿的速度增长,最终票房可能达到47亿。
而据网上报道,《哪吒》的投资是由1600和联合投资人众筹出来的,高达6000万。有人会说,6000万并不高,现在国产电影动不动就是上亿的投资。可是要知道,《哪吒》只是一部动画片,一部没有大公司投资的动画片。
目前,《哪吒》的票房为30.42亿,分账票房为28.03亿,去掉影院方的分账和一些发行费用、交税等,片方可以分账10.95亿。投资与回报比高达1:18.25。也就是说,1600人投资6000万,相当于每人平均投资3.75万,可以收回68.43万,净收入64.68万。这个比例可是太高了,绝对可以算是目前的最高纪录。
而这还只是目前的收入而已,按照预测的最终票房,《哪吒》可能达到47亿,那样票房可以分账16.89亿,投资与回报比能够达到1:28.14,相当于每个人能够拿到105.56万,净收入102万左右。
这么看来,《哪吒》的回报真的是高,哪怕是国内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战狼2》,也没有这么好的回报。
不得不说,这一部电影让投资人赚的钵满盆盈。不过,这样的收入虽然让人羡慕,但并不代表投资电影就一定赚钱。这些年,投资电影已经越来越火,很多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机会跟着参与投资,可是真正赚钱的并不多。春节档的《疯狂的外星人》,集结了宁浩、沈腾、黄渤这么多大明星,当时保底28亿发行依然是失败了。
要想有一个好的票房,还是需要有好的电影。现在网络时效性这么强,电影好坏网络上的口碑一目了然,口碑往往就能决定电影的票房。《捉妖记2》首映票房那么高,因为质量不过关,最终也是票房很快下滑,最终票房并不理想。反而如今的《哪吒》,起初并不被看好,却凭着高质量、好口碑,迎来了这么强势的票房增长。
还是一句话“只要电影好看,电影票房差不了”!
我是雨天论娱乐,欢迎点赞关注!
(以下为本人原创,与那些乱抄过时内容的回答不同,篇幅略长,请耐心看完)
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称雄暑期档,很快就突破了30亿票房,国产动漫的崛起再次得到证明,可喜可贺。我的孩子去看了这部电影,回来告诉我:“好看!”
每部电影都是各方合力的结果,包括创作方(作家编剧导演演员等)、投资方(制片方)、发行方(发行公司及院线)等。这里我觉得首先要重点感谢投资人,而不是其他人,因为每一部电影的投资,都堪称是一次惊险的旅程。
没有投资就没有电影。投资的回报却未必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一起来看一下30亿票房的形成与分配,相信可以让大家理解这一点:
我国影片票房收入数据由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汇总,并以此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这个数字是比较权威的,并非影片方自我宣称多少就是多少。记得曾经有的电影为了提高票房数字,不惜联合影院造假,此类做法与本文无关,略过不提。
票房收入需要缴纳3%的增值税,并按增值税额缴纳7%的城建税、3%的教育费附加和2%的地方教育附加费,四项加起来就是3.6%。另外,还需要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下的91.4%才是“可分账票房”。地方教育附加费各地已经普遍开征,是不可避免要缴纳的。
如果可分帐票房大于等于6亿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将征缴票房的1%— 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这笔钱的来由是,中影数字在上世纪90年代出资为全国影院进行了数字放映机的升级。后来,出现了部分未使用“中影数字”放映设备及密钥的影院、院线,他们的票房数据就报给另一家“华影”公司,并与“华影”公司结算。
具体的收费标准是,票房7—8亿元的3%,票房8—9亿元的2%,票房9亿元以上的1%,票房更高时“中影数字”还可以灵活掌握。相当于大客户打折。很明显,电影哪吒的代理费应当不高于1%。
全国每一家影院每一个影厅的服务器上,都有一个类似网络IP地址的唯一标识码,在放映任何一部影片前,都需要专用的密钥配对,才能读出数字拷贝和放映。每制作一个数字拷贝,“中影数字”收取发行方300元,一部向全国各省市发行的影片大约需要2000个数字拷贝,合计300×2000=60万元,这笔费用就是“拷贝费”,由发行方或制片方承担。因为这笔钱很小,一般可以忽略。
可分账票房扣除“中数代理费”后,形成了实际可分享票房,一般由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如果电影院与院线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享有57%。
发行方通常收取实际可分享票房的5—15个百分点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假设取中间数10个百分点的话,只剩下33个百分点归属制片方。
很多情况下,为便于管理运作,制片方会要求发行方预付宣传费,并打入到代理发行费中。比如,将代理发行费提高到20个百分点。这样一来,制片方实际只剩下23个百分点。
最近几年,我国的不断的涌现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好电影,比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战狼》、《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所以说只要认真拍片的,越来越成熟的观众们会对得起这些辛苦的付出者的。
我国目前的票房分账规则较为复杂,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特别营业税以及电影事业专项资金:我国的任何一部影片,只要你产生了票房,无论高低那么都要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这是硬性规定。
(2)中影数字代理费:如果票房在6个亿以下,还需要缴纳给中影1%-3%的票房。很多人有疑惑,为什么要缴纳这笔费用呢?这是因为在中国数字电影发展最困难的时期,是中影出资协助完成设备升级,“中影数字”在中国电影数字化进程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时至今日,全国至少七成的影院仍在使用“中影数字”的数字放映机,所以其有权收取这笔费用。超过6亿的影片,以为相应的营业税和专项资金缴纳的比较多,这部分就给免除了。
(3)扣除上述两部分,剩余的91.7%(或88.7%-90.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净票房。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远超6亿元,所以中影数字代理费不用缴纳,因此可分账票房为91.7%,再这91.7%里的净票房里,院线以及电影院要拿走净票房的57%左右(看导演、发行公司的实力,比如张艺谋的影片,一般院线就少拿一两个点),剩余的43%属于投资方以及发行方,也就说制片以及发行方,最终可以拿到总票房的:91.7%*43%=39.431%。
那发行方会拿走这39.431%中的多少呢?这个看没有一个固定值,业内10%-20%都有,关键看发行方对影片的票房的预估、是否需要先行垫付发行费、垫付的金额等等,正常情况下,如果票房能到15个亿以上,制作方都可以拿39.431%中的85%,即制作方最终可以分得的票房为:39.431%*0.85=33.516%。
以本片为例,30亿最终制片方也就是投资人,可以拿到30亿*33.516%=10.05亿元。
对于哪吒的制作成本的问题此前已经有人问过片方了,但是光线传媒以商业机密为由不愿意透露具体的金额,也就是这事从官方那里是得不到数据了,因此只能我们自己从过往的国漫制作费用中估算出来。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于2015年,据传制作成本大约为6000万人民币,而近期的《白蛇:缘起》的技术要比前者更加成熟,花费的钱也更多,制作费到了8000万。这两部作品都代表了国产动漫新的高度,成本也比过往的国漫要高很多。哪咤比两者更加成熟,预计制作成本上亿,在加上宣发费用,估计总成本在1.5亿元左右,因此10亿的收入,扣除1.5亿的成本,净赚8.5亿,即使有1600个联合投资人,人均也可以分得:8.5亿/1600=531250元。
当然了,影片的回收成本肯定不仅仅是票房,对于国内而言票房是大头,但是对于很多国外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电影,电影周边才是大头,比如迪斯尼拍的电影目的不是为了票房,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推广自己的衍生产品。成功的电影衍生产品的收入往往超过了票房的收入,这也是好莱坞热衷于打造大IP的原因。
关注唐大大,专注精彩动漫!
《哪吒之魔童降世》现在实时票房已经达到了29亿8000万,可能在你们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时候,《哪吒》已经破三十亿大关,向40亿迈去了。
现在《哪吒》在中国历史票房排名纪录中已经排在了第8位,以它的势头,往前可以看到前五名。
哪吒7月26上映,到现在已经上映接近两周了,日票房仍稳稳排在第一名。在哪吒的恐怖吸金阴影笼罩之下,号称投资三亿的好莱坞水准大片,8月1号上映的烈火英雄至今还未破10亿大坎,离破九亿还差几百万。7号上映的《使徒行者2》勉强两亿,日票房第三名,小岳岳和佟丽娅的《鼠胆英雄》彻底扑街,两部大片夹击之下至今还未破亿。
还有鹿晗主演的《上海堡垒》9号即将上映,不知道能不能虎口夺食。
《哪吒》营造的这种现象级票房神话,真是打破了固往相当一部分人对国漫的偏见……那么《哪吒》已经30亿了,并极有可能达到40亿。
《哪吒》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它的联合投资人多达1600位,一共投资了6000万。那么这1600位投资人能分账到多少呢?
现在大众投资人投资电影越来越普遍化,上一部《大圣归来》有联合投资人80多名,一共投资了700多万,最后一共给他们兑现了本金加利息共3000多万元。等于是投资利润比翻了4倍多。
吴京打造的上上一部大爆电影《战狼2》,票房高居榜首56亿多,吴京自爆预算从八千万超支到2亿,不过吴京《战狼1》成功后,《战狼2》不缺公司砸钱,高投资高回报,有56亿的成绩,各家投资最少的投资人收益也赚了一个亿!
据说吴京个人差不多赚了12亿。
我国的电影票房分账规则如下图所示!首先需要扣除3.3%的税费,以及5%的电影专项基因费。
剩下的票房就是净票房,净票房=91.7%*总票房。
净票房之中的影院抽成50%、院线7%,院线加起来抽57%。净票房剩余的43%归制片方和发行方所有。而发行方一般又会收净票房的10%左右作为发行代理费,那么制片方实际票房收入就为净票房的33%左右。
高票房背后收益最多的不是导演不是演员,是影片参与的大众投资人,近两年,大众投资人更是深入民心,《哪吒》用1.2亿的成本,目前赚了31亿,翻了几十倍。这还只是单单票房的收入,后期衍生品和电视版权等又是一笔不菲的收益。据悉,《哪吒》有1600多人参与,这么多人共同努力成就了《哪吒》的自我抗争!如果这部电影你参投10万,现在就可以收益分红90多万。
今夏最火爆的电影无疑要数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其三度刷新了动画电影单日票房最高记录,并且连续12天获得单日票房冠军,累积票房突破27亿元,跻身中国影史票房总榜Top9,距离30亿票房大关仅一步之遥,与大多数影片不同的是,其投资人不是几个或者十几个公司,而是事先采取类似众筹的方式,有1600多个联合出品人,那么如果《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30亿,甚至40亿·、50亿,这1600个联合投资人能分到多少钱
首先我们得弄电影票房分配的原则
1电影专项基金和营业税
首先扣掉作为电影专项基金5%和特别营业税3.3%,所以你买的每一块电影票钱,都是含税的,你是纳税人(虽然这个说法不够专业)的同时也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你春节不知不觉又参与了一个几十亿的项目
2院线和电影院分成
为什么现在电影院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因为赚钱啊亲。剩下的票房中,有57%要分给影院和所属院线,其中院线要分走大概在7%左右,其实院线的钱也比较好赚,电影院要靠它来引进更多更好的影片,而电影发行也要求着它给更多的排片量,两头吃,当然像万达这种既有院线又有电影院的,就内部分配了。
3中数代理费
电影票房里可能还有一项费用叫中数代理费,一般为票房的1-3%作为发行代理费,具体比例为票房0.5亿内的3%、票房0.5-3亿的2%、票房3-6亿的1%,票房6亿以上的不收费,因为我们计算的结果远远超过6亿,所以这一块就不计算在内了。
4投资方和发行方
刨除以上3项,只剩下(1-8.3%)*(1-57%)=39.4%亿,也就是投资和发行最后剩39.4%。
假设最终票房达到30亿元,投资人可以分得30*39.4%=11.82亿,平均每个人73.86万,
假设最终票房达到30亿元,投资人可以分得40*39.4%=15.76亿
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30亿,是有人在有意炒作吗?这部动画值得如此炒作
个人觉得国产动画已经在努力了,大家还需要持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就像华为一样,总有一天会迎来辉煌的。看电影不光看制作,要看内在的。电影本身折射的的东西,和反映的一些东西。就像以前在网吧,看坐在隔壁的小妹妹,吃着东西,看着偶像剧,白痴一样的笑,跟一个神经病一样的。。
饺子:都穷的武术指导都请不起了,你们说我还有钱去炒作!
人们已经过了那个盲目追星的时代了,中国人现在是非分明,好的影片去支持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去看,现在能到30个亿以上的,哪个不是良心出品,美人鱼,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以及战狼2,只要用心做,观众很乐意买单
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刷爆了朋友圈,有很多朋友都是二刷三刷,绝对是一部受人喜欢的动漫电影。而从票房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目前已经突破了30亿。不仅成为了动漫电影的第一名,而且还闯入了中国前十票房的排行榜中,但是人红是非多,有人说哪吒之魔童降世是故意炒作的。这部动画真的值得如此炒作吗?在我看来并不是的。
首先,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漫电影质量是过关的。如果这部动漫电影并不好看,剧情老套,根本就不会有这么多人二刷三刷。哪吒之魔童降世从传统出发,但是进行小的改动。比如说将本是敌人的敖丙和哪吒变成了唯一的好朋友,将哪吒设定为魔珠转世,从生来就是坏孩子等等,给人一种既相似又不同的感觉。
而且哪吒之魔童降世传递的正能量也是非常多的,虽然是一部动漫电影,但是里面时不时的会透露出许多人生哲理。
比如说,一开始大家都不待见哪吒,是因为哪吒是魔珠转世,所有人对他都带着偏见。在哪吒刚刚出生还没有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被大家定性为坏人,恶魔。不管哪吒在做什么好事,他们都不会对其改观。这就和现实世界中的人一样,偏见会将一个人完全定性,很难再改变。
而且哪吒三年之后会遭遇天雷,但是哪吒从容面对,不牵扯他人,自己抵抗天雷。还说出了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就是在告诉大家,自己的命自己决定,并不是由天决定的,而哪吒的命就是不信命。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以看到,哪吒这部电影本身质量过硬,是完全值得看的,至于所说的炒作,我认为有些过分了。
为了宣传自家电影,公司会做宣传,这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是十分正常的,毕竟做什么活动大家都会宣传。但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从来就没有通过一些奇奇怪怪不正当的方法进行炒作,因为这是一部动漫电影。并不是什么明星琐事。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么高的成绩,完全是因为它自身的质量和用心做动漫电影的初心决定的,炒作是完全不需要的。
所以说我认为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漫电影并没有进行炒作,而只是进行了合理的宣传。
哪吒这部片子的票房是一张票一张票垒起来的,谁会拿30个亿来炒作?那真的脑子进水了。不满诸位,本人带着孩子和老婆也贡献了三张票。是听口碑不错,才带全家人去看的。看完感觉票钱没白花,很值!其实艺术作品就是这样:可以没明星,但是要有好剧本。可以投资少,但是要用心制作。暴雪娱乐大家应该知道吧(一家电脑游戏公司),它的一部游戏要制作十年!但每部作品的寿命都超过十年!电影也是如此:你用心做的电影,绝对能拉住观众!反之粗制滥造,就算演员全是大牌,观众也不会捧场!奉劝一下业界:电影不是拼凑出来的!也不是大牌堆起来的!是用心制作出来的!你花的心血越多,影片就会越细腻,你的每一帧观众都能体会得到你的用心!观众不缺钱,他们缺的是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