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年放鞭炮和贴对联,是什么意义
以前说“年"是怪物,放爆竹最早也是烧竹筒发出的爆声,所以叫爆竹。驱除野兽。对联最早也不是用纸写而是桃树锯成的板上写上字样,用来避邪,也叫桃符。后来慢慢形成现在的形式。
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声声爆竹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画门神像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那时候不像现在,既没有手机也没有网络,电视频道和节目也是寥寥无几。过年最好的娱乐项目就是放鞭炮。当鞭炮声响起来的时候,年的氛围也就一日浓似一日。孩子们过年时衣兜里要是没了鞭炮,整个人就跟丢了魂似的。即使每年都会有炸伤、烧了衣服等糗事发生,但对鞭炮的爱依然不减丝毫。
过年放鞭炮,最壮观的是大年初二下午送家堂的时候。同姓的族人们,在村头空地里烧纸磕头,燃放鞭炮,为回家的祖先们鸣锣开道。送家堂是过年最隆重的仪式,所以各家各户都拿出最好、最响、最长的鞭炮,这里既有对祖先的敬意,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有各家各户生活水平的比拼。你看那一串串鞭炮在空中炸响,整个村庄都弥漫着硝烟,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彻云霄,绛红色的纸屑飘飘的落下来,像是要落了一地的春红。大人和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迎新春。几千年来,鞭炮和过年,结下了深厚的情缘。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鞭炮对今天的孩子已没有了那份亲切和吸引。但每读到诗词中的鞭炮,仍会勾起儿时的回忆,那份童真就是最大的幸福。
新年放鞭炮和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大年三十贴春联,每当除夕当晚12点一过,新年时刻到来,家家户户都会响起震天的炮竹声。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新年要放鞭炮和贴春联,其实新年放鞭炮的习俗是有由来的。
一、关于放鞭炮: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每当新旧岁之交的时候,就会出来糟踏庄稼,残害生灵,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正好遇到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然听到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跑到另一个村庄,看到一家门口挂着的大红衣服,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一户人家,往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比如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在院子里烧柴禾、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新年大家都要放鞭炮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的,但是今天人们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喜庆,因为鬼怪被赶跑了,晦气也被赶跑了。
二、关于贴对联:
据说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根据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神话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里面有一座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时,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回到鬼域。鬼域的大门边站着神荼、郁垒两个神。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老虎。因此所有的鬼都害怕二人。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据历史记载,后蜀(shu)之主孟昶(chang)在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一、过年放鞭炮的寓意
(一)关于怪兽"年"的传说。我们先从"年"的传说开始,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浑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二)过年放鞭炮的意义。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春节放鞭炮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二、过年贴对联的寓意
(一)辟邪。相传以前古代的对联都是桃木的,也就是说的“桃符”,能够消灭妖魔鬼怪,经过不断的演变,慢慢的变成了现在的对联,而对联底色是红色,红色能起到辟邪除灾的作用。
(二)迎祥纳福。贴对联的正中央张贴着四字「横批」,横批的下方分别贴了几张「挂钱」。在房间的门或墙壁上大都会贴着菱形的「斗方」。一般而言,「福」字及「春」字是张贴数最多的斗方。有人会故意将「福」及「春」字倒过来贴,因为这样象征着「福到」、「春到」。
(三)文化传承。贴对联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已经延续了很久,是中华文化的特有形式,贴上红色的对联,只有这样才算过年,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年味儿,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更是一种使命。
欢迎关注@葱姜蒜777,我会更加努力。#我要上头条#
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对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对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对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
放鞭炮有着辞旧迎新之说,寓意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壮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
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 所以过年大家都要放鞭炮。
古代,有个叫年的怪物,总会兴风作浪,有次它跑到一户人家,别人正在放鞭炮,年吓的转身就跑,后来人们猜想,肯定是年害怕这些,红色,响声,亮光的东西。于是,这些过年放的鞭炮,贴红色春联,逐渐发展成为过年的一部分。
本人是80年,典型的农村长大的娃儿,
小时候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小时候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大扫除开始,心情就开始愉悦,因为即将进入过年,随后杀猪串亲戚吃泡汤,上街买新衣服等待初一这天开始穿。然后赶场买红纸,让我爷爷手写春联,众多子孙中,只我继承我爷爷的书法,一会贴个春联给大家看看。
然后就是压缩钱,买鞭炮,哪个时候还不太流行烟花。主要是鞭炮为主,去炸牛屎,白菜等,用碗盖着放。想一想都觉得童年真的比现在的娃儿更有乐趣。
然后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这些感觉也越来越少,很多成婚都是天南地北,加上假期只有7天,导致了年味也越来越不如以前哪种感觉。时代在进步。
你身边有哪些不孝的子女
我也是从父母那里听来的。
民国的时候,我们村子里有个人做了国民党,解放后,他没有儿子,他不知何时捡了个儿子。
后来儿子长大,也结了婚,而那个人也已成了一个老人。老人因为年轻时的事情,一只眼睛看不见,儿子也不领着去医院看看。再后来,而已挣着钱,盖了房子,儿子儿媳去了新房子里住,而老房子留给了老人。因为房子年久失修,一下雨屋里就会漏雨,老人就这么将就着住着。老人每天吃饭都是去儿子家打的,打完就走。有一次,下了大雨,那个时候路不好,路没法走,老人依然冒着大雨拿着碗去儿子家打饭,打完之后又颤颤巍巍的回来。我母亲当时实在看不下去,就说了他们两口几句。再后来,儿子儿媳已经不给老人吃新鲜的饭,每次都是剩下的馊饭。后来,老人离世了。可能是因果循环吧,老人的孙子得了不治之症,死了,老人的儿子也得了同样的病,也死了,这家等于就是没人了。
谢谢悟空邀答。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到今天,生生不息立足于世界之林,得力于我们有个良好的民族道德文化传承,几千年来的传承百善孝为先,激励着一代代人尊老爱幼,家和万事兴。
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总有一些特殊人物,自顾自己忘恩负义,六亲不认成为了众人耻笑谈论的笑料。
下面我讲个身边见到的一对不孝夫妻的故事,以警示后人。
老人在职期间,由于远离家乡,每年单位春节放假回家一次,老人没有文化大字不识一个,为了省钱单位放假后,只好自己一人背着包裹沿着铁路步行400多里路,走三天三夜才能到家,累了晚间露宿在铁道旁的野地里。
老人终于熬到退休了,回到农村老家,靠着几百元的退休费和老伴相依为命。
隋晓光从小在农村跟着母亲长大,属于独生子,父母拿着它,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摔着,娇生惯眼。
隋晓光出生在一个单职工家庭,他七十年代接替父亲成为了国企的一位正式职工,工作几年后便在农村找个对象结婚成了家,单位分给他一间半房子,夫妻俩生育一子,虽说是单职工家庭,一人挣钱养活三口家,在父母的全力帮助下,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九十年代初期国企改制,他和单位的几千名职工一夜之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岗位,隋晓光和其他下岗职工一道,涌上劳务市场,大批国营职工源源不断的下岗涌上社会,面对僧多粥少一岗难求,他半年多奔跑往返劳务市场,路费不知花了对少,他失去了信心。
他和媳妇商量找不到怎么办?夫妻俩商量,经过考察在单位附近开了间小吃部,老人眼看着儿子失去了工作,于心不忍,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交给了儿子,小夫妻俩精心经营,小吃部虽然不大,每年可以解决一家三花销有余。
隋晓光经营的小吃部渐渐的扩大了规模,那个年代,开饭店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钱不够怎么办?他把父亲的退休折要来,父亲每月的退休费成为了他的补充资金。
我们村里有一位老汉,由于当初没处理好儿子们之间的关系,到后来被儿子们“晒干儿”了。不知是怪老人无能,还是怨子女们不孝?
这位老人家,膝下有两个儿子,先后给两个儿子娶了媳妇。早年由于老伴与大儿媳妇吵架后寻了短见,悬梁自尽了。
剩下老头儿自己就跟着小儿子一起过。当时父亲只有五十多岁,体格还挺硬实。干起活来象个大小伙子,常年帮着小儿子干农活。这让大儿子非常嫉妒,想让老父亲也帮自己干点活。可是老父亲不喜欢大儿子,拒绝给大儿子家干活。因此大儿子怀恨在心。公开对老父亲说:“你现在不帮我干活,以后也別让我给你养老!”
光阴荏苒,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老父亲已是油尽灯枯,背驼腰躬,再也不能体力劳动。小儿媳妇也就不象先前那样待见老公公了,光吃饭不干活,老人日子过得也不如以前舒服了。时不时地还要遭小儿媳妇的白眼儿。
终于有一天老人家病倒了,独自躺在廂房内,很少有人到那间屋子里去。
大儿子说到做到,对老父亲一直不闻不问。老父亲的死活与他无关。
后来,小儿子每次进廂房给老头儿送块干粮,爱吃不吃。事到如今儿子儿媳巴不得他早点死,省得拖累大家。老人家已经彻底陷入了绝境,陪伴他的只有无比的孤独与绝望,除了等死別无选择!
唉,好可怜的老头!
话说大王庄有个王大,今年五十有五,儿女双全,孙辈绕膝,家中有房有车,生活过得红红火火。可是村里人都指着他脊梁说他孬种。这是为啥?事情还得从头说。王大父母当年一口气生了六个丫头片子,最后终于生了个宝贝儿子,就是王大。从此,家中好衣好饭,全归王大。吃苦受累的事,归父母和姐姐。父母省吃俭用,一辈子都为王大操劳,因此王大家渐浙过上了好日子。都说年岁不饶人,最近二年,王母总是生病,还住了好几次医院。当然这侍侯病人的事,有几个姐姐负责。但每当在医院里,王母总是念叨儿子王大,派人把王大找来。王大来了,总是阴着脸。有一天,王母腹中疼痛难忍,王大和三姐四姐一起把王母送到医院,经查,王母胃穿孔,急需手术。面对不断呻吟的母亲,王大做出了惊人的决定,立即打道回府,为母亲准备后事。在场的两个姐姐,联系其他姐妹,都不同意弟弟的决定,认为救命要紧,至于医疗费用,姐姐们都不要弟弟出。一切准备就序,但问题又来了。手术前医院要求家属签字,这个王大死活就是不签,最后对姐姐们扔下一句话:谁要治谁治,谁治谁负责,治死了也不要找我。之后,便开着自己的轿车扬长而去。胆大的三姐说,他不签我签,可是院方却说不行,理由是:手术如果不成功,你那不讲理的弟弟找院方麻烦怎么办?就这样,经过一天一夜,老人活话的疼死了。有意思的是,老人死后,王大把母亲接到家中,吹吹打打,热热闹闹,为亡母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灌云县城伊山镇向阳大桥菜市场那个地方,原来属于老建设街北头垛。解放初期有一个名叫汪金柱的人,特別不孝敬老人。他父亲死得早,他母亲一个人把他带大。可他长大后,对他母亲一点也不好。
刚解放时,任之江任建设街街长(居委会主住)。有一次,汪金柱下班后,见她母亲躺在床上,沒做中饭。汪金柱毫不客气地把他母亲提出来推倒在路上。
汪金柱气愤地说:你不挣钱,又不做饭,留着你干嘛。
汪金柱母亲拄着拐到街道请街道教育一下汪金柱。
任之江亲自去汪金柱家狠狠地批评了汪金柱,并对汪金柱说:你母亲在你小时候,把你顶在头上怕吓着你,把你含在嘴里怕化了你,你长大了,怎么不知道报恩,还打她呢?下次你再打你母亲,街道对你不会客气的。
可第二天,又把他母亲推倒在路上,还是不让他母亲吃饭。
这事早被邻居报告给街道了。
任之江街长还带了两个人到汪金柱家,质向汪金柱:你怎么又打你母亲了?
汪金柱:她挣不了钱,留她干什么?
任之江气愤的说:你太不象话了,你父亲死的早,没人管教你,今天我们街道来管教你。
说完就命人把汪金柱绑在电话桩上,从身上抽下皮带命人抽打汪金柱。
任之江:你真是反天了,你的母亲一个人吃了多少苦才把带大,你怎么忍心打她?
我们邻村有一个叫“张鹏”的男子,平时好吃懒做脾气又不好。所以人到三十了还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跟他过日子。
“张鹏”的母亲死的早,现在家里就只剩下他和他父亲过火。“张鹏”在工地干活,可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常和他的狐朋狗友们胡吃海塞,挣得那些钱都不够他糟践的。
“张鹏”的父亲原来在国企单位上过班,所以退休后每月有两千多的退休金。因为他身体不好,所以他的退休金基本上就用来看病了。
可没有钱花的“张鹏”可不管不顾,慢慢的打起了,他“老爸”的退休金的主意了。“张鹏”以帮父亲去支退休金为由。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供他花天酒地了,而且每次喝醉酒就打骂自己的老父亲。
张鹏的父亲自从钱被儿子控制后,他的病情迅速恶化。不久后就撒手人寰了。百善孝为先,多一点孝道才能万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