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拍视频而言,是佳能650D好还是松下gh2好,仅视频而言
如果你硬要在这2个日货中选,那就果断选佳能650D,松下只有4/3英寸画幅,根本就低一个级别,玩过单反的人都知道,佳能的感光元件高感更强,佳能的镜头群更是松下望尘莫及的,佳能的镜头全色光有效光通量比松下更高,所以松下直接排除掉,松下的镜片都不行,色彩过艳,说得不好听点就是色彩失真。至于夜景,佳能的ISO参数 和配件更强大,更是完爆松下。
松下在照相领域离佳能还差得远了,佳能相当于相机界的宝马。莱卡哈苏就是相机界的法拉利保时捷,松下太次了,钱都花去样水军了。
不过我更推荐三星即将推出的NX300,2030万像素,价格预计是4700元,感光元件和佳能650D是一个级别的,同时也是APS画幅,支持1080P视频,不是日货,至少比松下的微单都要强,三星的相机已经超过松下和奥林巴斯了,三星已经晋级到APS画幅了,只是日货的水军不承认,日货的水军一般都会喷三星的,因为正是三星把索尼松下踩得稀烂,让这些日企年年巨亏,大裁员。
日产有什么核心技术
作为三大日系汽车品牌之一,过去四年,东风日产年销量均在110万辆区间。但是反观同为日系的丰田、本田,被称为“技术日产”的日产汽车,却相对在技术领域,没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点,本田有地球梦发动机、IMMD混动,丰田有氢能源、THS混动、超高热效率的发动机,那么日产有什么核心技术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技术日产的前世今生,以及如今的日产汽车,在技术还有什么优势。
实际上技术日产的口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1980年左右,日产汽车提出了雄心勃勃的901计划,也就是在1990年代,造出世界第一的车型,让日产汽车的技术站在世界顶端。而日产汽车的确是做到了,大部分日产汽车伟大的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技术,都诞生在1980-1990年这10年,比如说RB26DETT、RB20、CA、SR、VQ系列发动机,ATTESA E-TS四轮驱动系统、HICAS四轮转向系统等等,至今还被日产车迷如数家珍。
那时候的日产汽车有多辉煌?2GT-R囊括了全日本A组和N组房车赛的冠军;在JTCC(日本房车锦标赛)赛场上创造了出场29次,夺冠29次的辉煌战绩;你以为日产只是在日系车中所向披靡?德系的宝马M3、奔驰190 E也被它斩于马下。除此之外,日产CIMA、Silvia、Primera(P10)、英菲尼迪Q45等等,当时都是炙手可热的经典车型,日产汽车当时的风头一时无两。
但是过于激进的战略,也让日产汽车负债率极高,从1991年到1999年,日产汽车公司连续7年亏损,负债一度超过2万亿日元(约1640亿人民币),一度濒临破产,随后,大名鼎鼎的戈恩接手日产汽车,开启了“成本杀手”式的改革,裁员、削减生产线、停止激进的技术研发、停产小众车型、投产廉价车型,让日产汽车扭亏为盈,但是这也导致原本的先进技术研发要么被搁置,要么被弱化,要么核心研发部门被解散,“技术日产”也是在戈恩时期逐渐开始崩塌。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产目前还是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技术的,比如说VC-TURBO可变压缩比发动机、DLC涂层技术、VVEL可变气门升程技术、e-POWER混动技术等等。但是相比日产90年代的辉煌,如今技术日产的光环无疑要黯淡得多。对比曾经被甩开的老对手丰田本田,日产已经在技术上没有明显优势。
不过,随着戈恩出走,日产正在拾起技术日产的道路,希望未来,我们能看到那个熟悉的日产,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来分享一下日产在发动机方面最牛的一些核心技术:
日产在V6发动机技术上拥有非常深厚的造诣,其技术水平经过市场的检验,拥有非常高的口碑。
的VQ系列V6发动机可以说是全球最优秀的自然吸气V6了,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平顺是VQ的特点。曾经连续14年获得沃德十佳发动机评选证明VQ系列在技术上统治力。
而且在十几年前日产已经在VQ发动机上使用了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VVEL。这套机构完全可以媲美宝马著名的Valvetronic系统,可以说是日产VVEL和宝马的Valvetronic系统一起开启了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
在增压时代,日产仍然保持了V6发动机的强势,早期代表性的产品是GTR上使用的VR38DETT的3.8L V型六缸双涡轮增压发动机。
日产在2016年发布了全新VR30 3.0T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Q50车型,最高性能400马力,是日产在增压时代V6最新的技术成果。
在高性能发动机的开发过程中,日产开发了著名的:镜面缸孔加工工艺。在铝缸体上直接通过镜面喷涂工艺,喷涂一层只有0.2mm的铁基涂层,代替传统铸铁缸套。这种技术可以降低摩擦,改善散热。
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日产几乎所有的发动机上。
9
日产经过20面的研发,终于于2018年量产了可变压缩比发动机,VC-Turbo是全球第一款量产可变压缩比VCR发动机。
日产通过独特的连杆机构,实现了压缩比8-14之间的连续可调,在低负荷采用高压缩比来提升效率,在高负荷采用低压缩比来避免爆震提升性能。日产的可变压缩比技术可以说将内燃机技术几十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比起日系双田,日产给人的感觉好像不是特别专研技术。其实日产拥有众多行业前端的技术,相比之下名气不如双田那么大而已。
一、发动机:日系的发动机技术整体实力非常强,日产也不例外,一代神机VQ系列发动机连续十四年获得“沃德十佳发动机”,由此可见一斑。VQ发动机兼有高效,静谧,平顺,轻量化,高兼容性和高可靠性的特点,整体性能比较均衡,没有非常抢眼的亮点,但是各项都排在前列。说性能还要看GT-R战神的RB系列,改装千里之大令人称奇;最新的VC-TURBO超变擎继续延续VQ系列的强大性能,再次拿下“沃德十佳发动机”,VC-Turbo超变擎通过可变压缩比技术,能快速判断驾驶者需求调整缸内压缩比,在8:1-14:1之间连续无级切换。配合涡轮增压技术,在保证动力输出平稳流畅的同时将燃油效率提升到极致,不仅油耗大幅降低,排放物也相应减少,完全足以满足国六排放标准。虽然日产没有向双田一样走强混的技术路线,但这款压缩比快速可调技术也是独家。
二、新能源:日产在混动领域起步很早,但名气不如双田,不过最新一代的e-POWER系统还是有自己独特的技术,采用全电动机驱动,这意味着车轮完全由电动机驱动,来自高输出电池的电力输送到e-POWER的紧凑型动力总成,包括汽油发动机,发电机,逆变器和电动机。在电动领域,日产的聆风是最早批量上市的电动车,而且至今销量一直不错。
三、传动:日产的变速箱来自于捷特科,这是CVT变速箱的龙头公司,它与日产的关系相当于爱信与丰田。在CVT领域众多的创新技术都来自于捷特科。
日产的核心技术 :
1.VVEL无级可变气门升程
( 宝马Valvetronic
日产VVEL
丰田Valvematic)
2.C-VTC连续气门正时系统
VVEL+C-VTC技术的VQ37 蝉联沃德十佳十几年 堪称最省油 安静 平顺的V6发动机
3.E-VTC智能电动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十四代轩逸1.6发动机)
4.镜面缸孔熔射技术
5.零重力座椅
6.日产智驾(日产主动安全驾驶 也是中国进口最早期进口带雷达的车辆,当年国内没有 进口英菲尼迪引进)
美国科技发达,为什么在汽车行业不如德国
美国汽车品牌销量并不比德国差多少,通用,福特,都是行业翘楚,单挑打不过大众,加起来还是有一战之力。
真正不如德国的是高端品牌。
BBA三强,莫说美国,就是美国日本法国英国韩国意大利加起来,也不是对手。
这点与历史以及文化有很大关系。
1894年美国GDP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但直到二战结束前,美国工业技术都赶不上德国,V1,V2飞弹,虎式坦克,U系列潜艇,梅塞施密特喷气式战斗机等等。
也因此,二战后,美国疯抢德国科学家。
德国战败后,军工产业被彻底摧毁,但民用工业活了下来,1948年美国为了避免欧洲倒向苏联,推动实施“马歇尔计划”,大量德国工厂迁移到西德,并获得快速发展。
今时今日德国汽车纵横全球,实则是百年工业技术的积淀。
发展高端品牌,技术很重要,但光有技术是不够的。
世界著名奢侈品牌都来自欧洲,法国的香水,瑞士的钟表,意大利的时装。
比BBA更高端的跑车豪车,同样都来自欧洲, 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兰博基尼。。。
过多地考虑汽车成本导致美国汽车工业衰退现实。
美国是世界上最便宜的汽车市场,同样的一辆汽车,在美国的售价绝对比在其他任何地方便宜,而且越是名牌汽车越是便宜。比如一辆宝马X5SUV,在中国售价高达80-90万人民币。但在美国市场,售价仅为7.5万-9美元,合人民币50多至65万人民币,且没有购置税车牌费。
美国的汽车折旧费用也是非常高的,一辆汽车行驶超过五年或十万公里,二手市场价格几乎已经腰斩,换手率高。
美国的汽车制造成本相当高,由于工会势利强大,汽车行业工人工资及福利高企,虽然有墨西哥这样的工资洼地可解决一部分生产成本问题,但受工会限制,对于自墨西哥输美汽车有关税和配额要求。
如此一来,作为美国的汽车厂商,毫无疑问不得不从成本考虑,缩减研发费用、控制车型数量、简化生产流程、延长装备寿命......。即使如此,美国的汽车厂商仍然是全球盈利较弱的公司,甚至发生通用汽车破产保护事件。可想而知,汽车行业对于美国而言就是一块鸡叻,嚼之无味弃之可惜。
汽车生产再怎么先进,也不过是建立在高科技框架之上的末端产品。模仿和坚持对细节的重视基本就能有所成就,日本就是例子。但日本可不想只仅仅是模仿,所以他更注重科技创新和基础学科研究,也难怪日本近几年在诺贝尔奖方面连年告捷,毫无疑问的向他的老大哥美国看齐。再说说当今科技,最核心的是芯片技术,紧接着是航空航天领域。美国是科技街当之无愧,也是稳如泰山,不可动摇的老大哥。他一直掌握核心技术,你别人再怎么闹腾,都要看美国脸色,所以才有欧盟。不是吹嘘美国,只不过美国确实抓住了最最核心的技术,又在不停地挖掘人才,充实实力,这一点中国要好好学学。汽车产业谈不上高科技,核心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样中国都能照猫画虎,更何况其他国家。再看看日本就完全明白。丰田依旧是最赚钱的公司,产品力很强大。这也就是汽车生产称之为“汽车产业”而不是科技公司的原因,属于消费品!中国的红旗也能造超跑,只不过品牌价值,以及对象还不明确,所以大量生产很难,但技术也是不错的!所以看看美国限制中国的举动,华为中兴的5G,不允许中国学子报考航空航天类专业等等,就明白,美国他一直在抓核心东西,容不得别人侵犯。至于汽车制造业这个相对低科技创新的东西(毕竟安全第一,所以缺乏创新,另外他只能用于民用),美国有行,没有也无所谓!所以美国才不在乎!
国民性格决定的。
有一部电影,说的是美国赛车手和德国赛车手拼第一。美国赛车手看搏命取胜,德国赛车手靠严谨的态度和注重细节取胜。结果是美国人赢了一次,以后都被德国人占据了第一。
美国的汽车产业在上个世纪是非常发达的,第一条汽车流水线的产生,就在福特汽车公司,美国的造车理念和其他的国家不同,在上个世纪闹石油恐慌以前,美国是不造小排量汽车的,现在的美国汽车业还是以大排量大型车为主的生产概念,限制了美国汽车,在其他很多地区特别是欧洲使用不方便的结果,在美国有经济能力的人,还是会买大排量肌肉感强的,美国本土车,现在的美国汽车也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发动机也开始大批量使用涡轮增压小排量,车辆内饰也是越来越精细配置越来越高,美国的汽车制造能力在世界上还是一流的。
谈不上不如德国吧!
只是各有特色,只能说德国造的车更能被其他国家的人接受。
美国人用车其实是喜欢大排量、大尺寸的
只是后来石油危机,没办法,才妥协了一下,排量小点咯!
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在美国本土卖的好的是啥车?基本都是大排量的皮卡、SUV
比如F系列的皮卡,动不动就5.0L排量的肌肉车这类
当然,美国人也不都各个富得不关心油耗,小排量车型还是很有市场的
但小排量的经济车型,美国本土企业还是照样干不过日系车
卡罗拉、天籁、雷克萨斯、凯美瑞、雅阁等在美国也是卖得很好的
只能说美国车不那么被其他地方接受,再加上美国人天生没有德国人严谨和细腻,造车也是相对粗糙的
再加上消费类市场上,美国车就没有能跟BBA同级别的,拿得出手的就凯迪拉克,还混成了二线豪车,更别提宾利、劳斯拉斯那个级别的了。
《都挺好》中,清华和斯坦福双名校毕业的苏明哲在美国属于什么水平
按理说,清华和斯坦福双名校毕业,含金量很高,而且苏明哲还是技术类人才,更为重视。奈何他的性格只会读死书,不会变通,看他认死理考斯坦福就看得出来。所以学的知识不会变通,在能力上自然就不属于拔尖了,所以,在美国也没能混的多好。又死要面子,不愿意回国。如果回国,以“海龟”的身份,怎么的都比在美国强。
我表妹家境普通,四川农大毕业,交换留学生去的旧金山后来多读了一个财务专业,现在也在旧金山白人湾区一栋别墅,还多买了两块地自己修房子,收入没问过,前年老公生日送一辆保时捷,感觉混的挺好的。
在硅谷待了11年,苏明哲混的如何大概可以说一下。
基本上我是从下面三点看出来的:
第一点:理科背景,清华史丹福毕业
第二点:在东湾有套房,东湾算是新区,房价不算最高,大约是80万美金。戏中他到美国后勤工俭学,自给自足能买房子证明他毕业后的工作还过得去。但两夫妻只有一辆车,这就只能说他最多也就是个资深工程师。
第三点:工作配件中戴耳机。。。这点让我怀疑他的职位是大公司里的客服工程师,这职位虽然比专业客服好些,但由于不属于新品开发和销售团队里面的工程师,加上工程师的薪资一般较高,且开发团队工程师也能兼职,所以这位置通常是被裁员的第一波。
所以他混的其实不太好,不懂人情世故,到哪都混不好,美国也一样。